中国不缺种植面积,也不缺种植人手,
缺的是水果从地头到消费者这一过程中,与目前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一个“标准化”的巨大鸿沟。
因此,日本水果采后技术的精细化值得我们借鉴。
近几年中国水果行业起起伏伏,要不就是帮帮滞销果农,要不就是失去了水果自由(简称买不起)
各种情形充斥在这个行业,果农和零售商们常常是悲喜交加。
但消费者面对国产高价水果往往抱有排斥的心理,而对于购买高价进口水果却乐此不疲。
为什么国产水果不容易卖上高价?
为什么国人能接受进口的高价水果却接受不了国产的高价水果?
其实,这一直都是高热度话题。
我们知道水果的品质很大一部分是由种植端决定,但水果的采后处理也同样对果子的品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日本农产品的高商品性,
在世界农业国家的排名中,都是相当靠前的。
当然,它的水果价格也是很多国家难以企及的,
这其中有土地,技术,人力等高额成本的原因,也有其国情造成的因素。
日本农业与中国农业,都是小农经济,
但是,日本却将这一产业做到了极致。
中国企业往往喜爱考察欧美等国的采后物流中心,
但国情决定我国短时间内很难像欧美国家一样建成如此规模庞大的集约化物流中心,
反而日本的采后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今天,就为大家揭秘——日本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的“通关”之路。
一
从田间地头到选果场
以一家柑橘企业为例为大家展现日本的水果采后处理模式。
首先,农户从果树摘下果子后,
将其放入专用箱,送到选果厂。
部分果实为防止变色,在培育之初便套有包装袋。
果子到达选果厂后,
选果厂会调出对应农户的信息,
根据水果的评级、数量与农户进行结算。
果品根据大小、色泽、完整度等标准分为5个等级:1级为上品、2级为较好、3级为完好、4级为次品、5级为残品。
二
选果场的分选与包装
分选的过程,工人会将所有果实一个个从箱子里面拿出,把外面的包装纸拿掉,把果实一个个整齐排列在流水线上。
拿下的包装纸丢弃到流水线下方的纸袋回收系统,统一送到旁边的压缩机处进行环保处理。
(1)果品分级
操作员面前有两条主要的流水线,一条是水果源源不断地从收货口传过来,另一条则是排列好的一个个空的小果盘,每个小果盘上面有条码标签。
操作员需要将属于1~3等级的果品放在空果盘上,这些产品随着果盘进入下一个流程。
4级的果品会被放置到操作员头顶的传送带,然后送到次品处理区,作低价销售处理。
5级的果品会被放在操作员脚底的传送带,送到残品区,销毁或另作处理。
1-3级的果品随着小果盘通过两个封闭的“黑匣子”。第一个“黑匣子”是外观判定仪,当果品经过机器内部,机器会迅速捕捉果品的外观信息,作等级判定。
第二个“黑匣子”则用于测试果品的水分、甜度、硬度。
当果品经过时,“黑匣子”内的光电探测器向果品发射红外线,
其中的分光仪测出反射波的波长,根据波长确定果品的水分、甜度与硬度等级。
所有的评级数据会迅速上传到监控系统,系统会根据数据与农户作结算。
目前,选果厂能够把果品分成64个等级,并进行相应的包装出售。
(2)果品装箱
分好等级的果品将送到装箱区。
装箱区配备76个工作台,保证不同等级的果品有对应的装箱区。
在装箱区内,操作员背后是一条空箱输送线,选果厂的二楼有一个大型的制作箱子机器,空箱子会从二楼“空降”到一楼的输送线。
每一个工作台都配备了标签打印机,自动生成与农户对应的标签,以便日后果品在流通环节做追踪溯源。
操作员把小果盘上的果品取出后,空果盘会重新进入系统作分拣循环。
在装箱、贴标签等动作完成后,操作员点击系统的确认键,设备会把满箱送到下方的传送带,装箱流程结束。
(3)果品出库
封箱完毕,箱子已是可发货状态了。
一些不需要马上发货的箱子,会被送往分拣线,按水果不同等级类别先做好分拣,然后送到储存库。
储存库常年保持5摄氏度的恒温,以起到保鲜、锁定水分的功能,恒温库的作业由自动堆垛机完成。
而另一些直接出货的产品,会送到打码区。
打码区备有两个大型的机器手进行作业,同时也有人工打码区,以适应高峰期间的作业需求。
打好托盘的箱子会有高速搬运台车过来带走,然后送到发货区。
发货区有两个出货区域,可以同时装两台车。
为了提醒叉车工人不要装错车,发货门上有电子屏幕显示对应货车的车牌号码,这也便于整个出库流程的管理,预约提货,按时装货。
三
从选果厂到超市
一般来说,这一环节会有专门的配送物流中心负责。
物流中心主要有三个工作区:
第一,暂存区。
操作人员放置货物在对应区域后,使用长波扫描枪对库位进行信息录入。
暂存区旁边还会有一个监控室,用于管控整个仓库的作业。监控室可以保存扫描枪及为其充电。
第二,冷冻库。
操作人员根据产品的温度要求,送到相应的仓库门口,高速搬运台车会选择库内合适的通道,将货品放置于冷冻库。
第三,包装加工区。
在这里,操作员会对产品重新包装,以适应超市售卖的要求。
包装好的农产品,将被装进托盘中平放在暂存区,之后将被运往出货区。商品将根据出货地区被归类、装车,依次运往各个超市。
所以,日本的农产品要想从田间到达消费者手中,都要经历一番严格的“考验”。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水果品质好的原因之一。
农业是一个非标准产品,免不了会受到天气、水温、土壤等各方面不可控条件的影响,很难去做一个非常精准的捕捉,
所以尤其是对于水果来说,它非常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来管控从生产到消费这整个过程。
中国水果行业在这几年玩命狂奔的过程中正在逐渐注意水果种植端的健康,安全与标准化,
但是在水果采后这一环节与其说是忽视,不如说是有心无力。
中国农业落后于国际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们的企业想要完全迎头赶上国际上这些农业发达国家,还需要时间的积淀,
现阶段我国采后精细化作业的水果,在成为所谓高端定制水果盒子后,价格成倍上涨,销量也年年递增。
相信我国在水果标准化这一方面虽然任重道远,却也是可以预见的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