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养运 融合发展
农村物流涉及产业多、管理部门多、参与市场主体多,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和既有工作机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存在发展开放性、合作性不足等问题,尚未形成政策统一、多方协同、衔接顺畅的良好发展格局,各自为战、“九龙治水”现象突出,大大分散了农村物流推进合力。
《意见》坚持协同联动、规范引导,强调要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完善合作对接机制,鼓励相关部门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完善合作服务规范,指导企业按需制定交邮合作相关规范,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处理好不同类型企业的利益诉求,消除各方顾虑,推动务实合作。三是推动多方联动和业务融合,推动交通邮政在证照办理、联网售票、便民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鼓励交通运输和邮政快递企业在服务电子商务、农产品开发、产业扶贫等方面开展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实现以商养运、融合发展。
争取政策支持 重点解决用地难效益差等问题
农村物流点多、面广、量小,市场需求分散,投资效益较差,特别是在广大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农村物流属于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表现出较强的公益属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地农村物流发展实践表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是做好农村物流工作的重要保障。《意见》强调,要根据农村物流地域性强、社会效益明显等特点,积极争取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重点针对农村物流发展中的用地难、效益差等实际问题,在场站设施、网点建设、车辆装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积极争取地方各部门政策支持,为农村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前,农产品进入电商行列最大的障碍在于物流与信任。
农产品一般质量比较大、保存条件苛刻、运输成本高,作为电子商务的品类来讲,具有一定的运营难度,过高的物流费用也打击了用户的购买欲望。
不过,随着中国物流体系的完善,农村物流正在成型,物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运输水平和能力都在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物流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在质量保证方面,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和原产地保证方式和手段逐渐得到了消费者认可,老百姓的购买更加放心,随着一些现代化质量保证体系农业企业的加入,农产品的质量可信度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西南农商着眼行业大势,早已签约知名电商平台,农产品、农副产品将通过“互联网+”模式,打造订单式配货中心。
价廉物美是商业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加入市场提供的网络电商平台,全程冷链配货实现货物0腐损,由电商实现最后一公里运输。
提高了获得利润,降低了运营成本,也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货物品质及消费体验,每个环节的充分配合,达成多方共赢。
投资者也能通过拥有的商铺而获利。
西南农商充分利用区位、物流、技术优势,打造川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颇具规模且配套功能完善、管理理念领先的冷链物流储运分拨中心。
结合产地大市,为农产品供销及发展提供新平台。